马来西亚的诈骗新闻如今已经变得屡见不鲜,而且诈骗的手法也变得越来越多花样。
以房地产和贷款借钱的诈骗案为例,大马警方在近几年接获的诈骗投报案件有很多种类,其中包括低利息贷款骗局、装修诈骗和谎称给了“台底钱”就能用低价买到PPR人民组屋和RUMAWIP直辖区房屋的可负担房屋诈骗。
现在的scammer(中文老千或骗子)的骗人伎俩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导致被骗的无辜消费者和损失的金钱越来越多。
尤其是在疫情的爆发后,大马很多民众对网上买卖和交易的接受度提高,从而为无耻的老千骗子带来了犯罪的机会。
因此,作为一名消费者,你一定不能没有防范之心,尤其是你在上网找屋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轻信那些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广告和帖子,否则很容易就会掉入诈骗的陷阱。
我们在这篇文章为你列举了大马8种常见的房地产诈骗手法,教你怎样避开这些骗钱的陷阱!
马来西亚8种常见的房地产诈骗手法
1)用超低房价和超值优惠作为诱饵
在COVID-19疫情和行动管制令的打击底下,大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许多以低价急售房产套现的业主,也有很多发展商提供很多诱人的买房促销和优惠,以求吸引买家的目光。
虽然这为房屋买家带来了难得的购买时机,但也为老千骗子提供了诈骗的机会。
这些骗子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广告,来宣传根本不存在的超便宜屋子和超值的买房优惠,诱使无辜的消费者把买房的订金和手续费存入老千的银行户头,然后就逃之夭夭。
比如这对居住在砂拉越Sarawak的夫妻及他们的外婆,就因为一时不慎而将辛苦赚来的RM65,000汇给了一个合作社的银行户头,结果最终发现自己的钱被拿去购买基金。
还有吉隆坡Kuala Lumpur的一名青年,也因为不小心轻信了数名“房地产经纪”,以为可以用他们的“门路”来买到提供25%现金回扣的屋子,就把自己的大马卡和一笔RM30,000的手续费交给对方申请贷款买房,最终发现自己被骗了!
2)“先买2间、再卖1间”的诈骗套路
有些无良或者非法的房地产经纪property agent会夸大某个地区或房地产项目的潜能,让房屋买家以为自己正在购买的是一项稳赚不赔的投资。
这些不老实的property agent往往会诱使买家在项目开盘销售时一次购买2间单位,接着在项目建竣后以高价将其中一间单位卖出去,这样买家最终就能用很低的成本买到另一间屋子。
但等到项目建竣之后,这些property agent往往已经消失得不见踪影,而你买到的单位也无法以当初预想的高价卖出去,最终自己不但背负一笔庞大的贷款,甚至还被迫贱价卖掉这些单位。
就比如这2名在新山Johor Bahru一次买下2间公寓单位的青年,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在卖掉其中一间单位后,用赚来的钱支付另一间单位的贷款。
结果,两人最终发现自己被无良的房地产经纪诈骗,不止被骗了一笔RM220,000的“装修费“,甚至还面临破产的危机!
3)谎称有买房或贷款的“门路”
有的诈骗集团假扮property agent、银行职员或者合法借贷公司来欺骗消费者,有的会谎称自己有购买政府可负担房屋的“门路”,有的会欺骗那些贷款有问题的买家,然后误导你支付一笔昂贵的“手续费”来解决问题。
比如柔佛就有发生过property agent收取RM28,000的手续费,协助民众购买柔佛可负担房屋的诈骗案。
而在贷款方面,有很多骗子都假扮成银行职员或合法借贷公司,向那些CCRIS信用评分太低和急需用钱的人下手,通过不断地索取各种担保费、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骗取无辜消费者的金钱。
4)冒充屋主将屋子出售或出租
马来西亚有很多无辜的消费者在租房和买房时,受到冒充成屋主的老千欺骗,卷走了他们的订金。
比如这则新闻报道的男事主,就遇上了一名狡猾的骗子。对方从短租平台Airbnb偷取房屋单位的照片,然后将照片放上其他房产平台出租,等到有人想要看房时,再到Airbnb将屋子租下来,以假扮成屋主。
而这则新闻的诈骗受害者也是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他是遭到一名假扮成屋主的前租客骗取了RM2,100的租房抵押金。
5)冒充大马政府机构和房地产发展商
有些胆大包天的诈骗集团还会冒充为某个政府机构,然后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设立一个虚假的专页或账号,用来诈骗消费者。
比如大马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门(简称KPKT)就曾在2021年7月时发出文告,提醒民众不要相信在网络流传的一则关于MyHome、MyDeposit和房屋贷款计划(Skim Pinjaman Perumahan)的假广告。
事实上,这类的假账号和假广告可说是无处不在,例如这个取名为“First House Scheme”的Facebook专页,就使用了PropertyGuru的logo以及类似政府“My First Home Scheme”(我的第一间房屋)的名称,来冒充成一家正当的房屋发展商。
这在大马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法,背后的老千往往会声称自己能协助购屋者购得可负担房屋,然后向多名购屋者收取订金后卷款而逃。
6)用虚假广告和推销等钓鱼手法,诱骗消费者的订金
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协会(Malaysian Institute of Estate Agents,简称MIEA)的代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很多无良或非法的property agent会用各种骗人的伎俩吸引潜在买家或租客。
除了许下各种不可能兑现的承诺和提供虚假的信息,有的无良property agent还用多年前或者已经修图的房产照片来欺骗消费者,从而将屋子破损的地方隐藏起来。
有的甚至还会在买家或租客看房时,找了一班“演员”来一起看房,营造出屋子很追捧的假象,诱使消费者赶紧支付订金。
在消费者给了订金之后,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因为这些无良的agent通常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消费者的退款要求。
7)隐瞒实价赚取暴利
有的无良或非法房地产经纪会提供不实的资讯,误导买家以不合理的高价购买房地产。
根据新闻报道,这类诈骗手法也常见于土地交易。有的老千会将价格较为便宜的农业用地(agriculture land)当成高价的商业用地(commercial land)来销售,欺骗那些没有仔细阅读地契或者对地契了解不深的消费者。
有的骗子还会通过非法途径获得他人的地契,然后篡改地契当中的资料,接着再把有关房地产卖给其他人。
8)装修诈骗
除了买卖和租用房地产,在装修房屋的时候也要保持警惕,否则分分钟会卷入装修陷阱和纠纷,这包括被冒充为装修承包商的老千骗钱, 就像这17名被骗了RM480,000装修费的受害者一样。
同时,有的老千还会用非常便宜的装修报价来欺骗消费者,然后在收到订金之后卷款而逃。
怎样避免掉入诈骗的陷阱?用这5个管道查证!
由此可见,不管是网络还是现实世界,都充斥许多不实的房地产资讯和伺机欺骗消费者的老千和非法房地产经纪。
因此,身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具有查证和明辨事实的能力,否则很容易就掉入诈骗的圈套。以下是在大马查证诈骗的5个管道:
1)查询可疑的诈骗电话
当你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你可以使用大马皇家警察(简称PDRM)的热线电话来查询对方是否诈骗。
- PDRM一站式反诈骗中心:03-26101559或03-26101599
- PDRM商业罪案调查部热线(WhatsApp):013-2111222
2)查询可疑的银行户头
若你被要求汇款,你也可使用大马皇家警察的系统来查询有关银行户头是否诈骗
- 大马皇家警察PDRM的Semak Mule 网站,或下载Check Scammer CCID App。
3)查询房地产经纪是否合法
在正式雇用property agent之前,可到大马估值师、估价师、房地产经纪及物业管理局(LPPEH)官网,搜索对方是否一名已经注册的合法房地产经纪。
4)查询装修承包商是否为真实的合法业者
你可以向大马公司委员会 (Companies Commission of Malaysia,简称CCM) 和建筑工业发展局(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Board,简称CIDB)查证,看看该公司是否一家合法注册的装修承包商,这样可以防止你雇用到冒充装修承包商的老千。
5)查证是否为真实的银行和政府机构
当你接到声称来自大马国家银行(简称BNM)、银行或大马内陆税收局(简称LHDN)等企业或政府机构的电话或电邮时,你应该自行上网查询这些单位的联络,或者亲自到他们的办事处查证。
- BNM热线和电邮:1300-88-5465;bnmtelelink@bnm.gov.my
- LHDN的Hasil Care Line:03-8911 1000(国内)或03-8911 1100(海外)
- 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门:03-8000 8000
发现自己被诈骗之后,可以怎么做?
很多民众被诈骗后,往往会觉得投诉无门而选择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但我们呼吁民众在不幸遇到诈骗后,应该勇于向执法单位投报。
以下是遇上诈骗后应该采取的4个步骤:
1)立即中止交易或转账
如果你怀疑自己被诈骗了,应该第一时间通知银行和商家等涉及方,要求他们中止汇款等交易程序,或者要求暂时中止本身的信用卡和银行户头等服务。
2)报警
接着,你马上到警察局报案,然后尽可能地把一切证据收集和整理,包括通话记录、电邮或通讯软体的对话和语音信息、汇款记录、还有对方的电话及个人资料等,以提供给警方调查。
3)向有关的政府部门投诉
接下来,你可以根据案件的类型,向管辖的政府部门投报,如LPPEH(房地产经纪的诈骗)、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部MCMC(网络骗案)、大马国家银行(金融诈骗)、建筑工业发展局CIDB(装修建筑诈骗)和大马贸消部KPDNHEP(消费诈骗)等等。
虽然有的政府部门无权采取逮捕行动,但他们可以联同警方展开突击行动,逮捕有关的犯罪人士。
4)通过法律途径向对方提出诉讼
此外,对于那些用不实资讯和不正当手段误导你的人,你也可以考虑委托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
网络和现实世界充斥着许多虚假、夸大其词,甚至企图诈骗的讯息,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好康”是不会凭空而降的,小心背后是骗人的圈套!
因此,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一定要尽可能通过不同的管道进行查证真伪,否则你的血汗钱很容易会给无耻的老千骗走。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属一般性质的参考信息,并不构成法律意见。
PropertyGuru将致力于在需要时更新网站。但是,网站上的信息可能会在不另行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我们在任何时间都不保证网站上的信息的准确性,包括第三方提供的信息。
尽管我们已尽一切努力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但个人还是不得依赖这些信息作出法律方面的决策。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我们建议您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根据您的情况和个人需求制定最适合您的解决方案。
PropertyGuru不保证本网站所含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除了在法律上规定不能排除的责任, PropertyGuru及其员工不承担本网站上的任何错误、遗漏、或信息接收人和任何其他人因此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任何责任。
PropertyGuru将致力于在需要时更新网站。但是,网站上的信息可能会在不另行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我们在任何时间都不保证网站上的信息的准确性,包括第三方提供的信息。
尽管我们已尽一切努力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但个人还是不得依赖这些信息作出法律方面的决策。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我们建议您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根据您的情况和个人需求制定最适合您的解决方案。
PropertyGuru不保证本网站所含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除了在法律上规定不能排除的责任, PropertyGuru及其员工不承担本网站上的任何错误、遗漏、或信息接收人和任何其他人因此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任何责任。